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且有较好的长期发展前景,但在产品结构上依然存在问题,呈现低端产能过剩、中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的情况。同时,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和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也使得低端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利润空间不断萎缩,通过技术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将成为大势所趋;此外,国家各类节能环保政策和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将加速企业产品线的调整。以上因素都将加速工程机械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进而为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工程机械市场中的低端产品,如推土机、装载机等,基本都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一方面,由于技术门槛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些产品的毛利率普遍较低,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的市场扩展性有限,有些产品甚至有被取代和淘汰的趋势。
因此,单纯通过扩大产能实现规模性增长是无法维持公司以及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预计未来几年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加快,由此带来的结构性增长将成为拉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受益于我国经济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发展和相关政策支持,行业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目前,虽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和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巨头相比差距依然巨大。
在“十二五”规划修改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将鼓励工程机械行业进行兼并重组。通过兼并重组,能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投资浪费,同时淘汰落后产能,扶持、培养具有成长潜力的国际化公司,进而带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实现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美国认为社会财富的来源机械制造业占68%;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和生物科学的发展,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