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机械行业来说,打造一流供应链,不仅是应对原材料涨价的权宜之计,还是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的长远谋略。我国机械行业供应链应通过不断资源整合、扩张,实现规模经营。只有在规模化的基础上,配套企业才有能力去发展核心制造技术和实现专业化生产,才能真正达到"4S"的定位,即产品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和信息收集的四位一体。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中国机械行业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全球分工,而其全球化的供应链也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处于上游产业链的主机制造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尽快提升产品档次;另一方面,处于下游产业链的基础零部件企业能更快地走出国门,在参与国外企业配套供应的过程中,尽快提升自己,从而进一步把整个机械行业供应链做大做强。
在信息化为显著标志的后工业化时代,如何在无需大量库存的情况下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如何在保持服务水平的同时,将现有的库存、固定资产、运输工具减至最低水平等,这些都需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实现信息同步共享。而国内机械行业企业,尤其是下游供应链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比较滞后,应迅速迎头赶上。供应链管理的有关专家提出,要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把企业外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网络,把节点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形成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惟有如此,才能达到企业精益生产、柔性制造、零库存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目标。
人们只看到国内产品在质量和技术上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而忽视了竞争的其它因素。加入WTO数年以后的国内市场将变得更为复杂,品质与技术可能在有些层面上不是致胜因素。消费者最关注的价值要素上,变得多元化,需要提升交付价值;竞争者及竞争环境的市场挑战,而使企业忙于应对挑战的需要;进行整合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具体推行中有的企业可能只具有一种特征,有的甚至三种驱动因素都具备。品牌导入和运作成功后,可以从容面对竞争者和竞争环境、定价高价位、财务报告可以很稳定。未来 市场的顾客将分众化、价值观更为复杂、消费形态也更复杂,而消费购买决策在市场特征上也更为复杂,而品牌导向的管理都可以从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