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工程机械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和各自的发展历程不同,但是从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还是在各自行业中业绩排名前列的几家企业被提及的次数最多。排名前10名的外资品牌企业,有的企业多年来在中国市场稳扎稳打、苦心经营,从技术转让、许可证生产到建立合资、独资企业;有的企业后来居上,导入了先进的企业管理、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所有这些企业在提供先进产品的同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寻找外资品牌对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主要表现调查中,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超过60%的比例排名前两位,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外资工程机械品牌的理性认识,毕竟这是品牌的生存之本。品牌战略和营销理念的排名紧随其后,说明市场竞争的重心随着这些外资品牌的逐步渗透已经走过市场的前期铺垫,开始转移到一个注重收益的阶段。尤其是营销代理制的引进,促进了国内工程机械销售方式的大变革,目前已成为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主要销售方式。从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的进入给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和市场的发展。
外资品牌更多的还是通过代理商,但有的外资品牌在一个地区设置多家代理商,导致市场过度竞争;反之,一个代理商负责的区域过大,导致竞争和市场开拓不够。当遇到市场波动时,把本该自己承担的市场风险过多地转嫁到代理商身上,不愿与代理商同舟共济。外资品牌产品的技术优势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个别的外资品牌有时将在国外市场已经淘汰的产品投入中国市场。
调查对象普遍反映,在保修期内外资品牌产品配件的价格比较合理,但是过了保修期,昂贵的配件价格往往令用户苦不堪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配件控制在制造商手中,已经形成垄断经营。加之工地交通不便,信息反馈不及时,配件供应滞后,给用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是常有的事。这必然会导致垄断,市场会遵循外资品牌所制定的游戏规则,价格居高不下,某些产品甚至采取直销的方式,其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外人更是不得而知了。
外资品牌的高级管理层所接受的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他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与我们存在较大的差异。某些品牌全盘采用国外的管理模式,不主动适应和调整,用人标准过于注重外语水平,忽视占主导地位的业务能力。部分外资品牌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不能给现有人员充分的安全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