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钢管冷拔机多为单链、双链传动式拉管机和固定床身式液压冷拔机。就床身结构而言,由于传统的拉管机三个机座分别固定在地基上,水泥地基将承受拔制力产生的弯矩和压力,所以,地基梁将发生压缩弯曲变形,各机座也发生弯曲变形,拉管机造成管材直线度不好。
就传动方式而言,链式拔管机是指拔管时,夹住管头牵引钢管的拔制小车是由链轮、链条系统传动的拉管机。这两种拉管机床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是产生冷拔震动,不能确保工件晶粒沿着冷拔的方向定向成形,特别是链条链轮磨损后,链传动机构在拔制过程中产生周期性冲击负荷。这种运行的不连续性是钢管产品质量得不到可靠控制的致命因素,而且冷拔力吨位不足,能耗大。
在旧中国,机械工业大部分是一些规模小、设备简陋、生产能力低的机器装配、修理与零件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甚小,而且绝大部分又集中沿海地带的大城市和内地的太原、重庆、武汉等少数几个城市。民族地区则仅有一些简陋的修理业。
建国后,随着国家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民族地区机械工业也得到较快地发展。现在,从制造一般机电产品到制造大型复杂地精密设备,甚至已达到生产电子产品,并在各省区已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目趋合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现代化机械工业系统。并出现了一批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制造等门类的机械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银川、乌鲁木齐、昆明、贵阳、南宁、柳州、梧州等市。但民族地区机械工业目前前仍不能满足其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
虽然发展较快,但基础差,生产水平较低,设备陈旧消耗高,经济效益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应变能力差,管理落后,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等等。所以,近几年来各省区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引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机械工业的高速和改革、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使机械工业得到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