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行业竞争结构相对稳定,细分行业有所分化。混泥土机械、装载机、起重机、推土机、叉车市场集中度高,基本处于寡头垄断格局。中大挖、小挖市场集中度较低,但是未来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产出率持续提升抵消人民币升值与钢价上涨的负面影响。产出率持续提升将抵消人民币升值导致的竞争力下降的负面影响。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相对变动的指标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工资增长率-汇率升值幅度。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工资增长率来衡量每年的产出提升率,近几年这个指标一直大8%,在假定其他竞争对手这个指标为0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8%将不会导致国际竞争力的下降。
小工程机械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小。小工程机械主要出口地是欧洲,采用欧元结算。此外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与竞争对手相比明货币升值对国际竞争力的负面程度有限。
未来10年将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最佳时期。美国、德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延续了18年以上,美国、德国、韩国四国重化工业发展期平均延续了12年,我们估计中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将至少延续10年,直到2015年。
因此,在未来10年中,随着中国重化工业进程的推进,中国企业规模、产品技术、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逐步替代进口,并加速出口。目前,机械行业中部分子行业如船舶、铁路、集装箱及集装箱起重机制造等已经受益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并将持续受益;电站设备、工程机械、机床等将受益于产业转移,加快出口进程。